我常上市場買菜。一個傳統的菜市場中,一定是豬肉攤最多,然後是賣魚賣雞的,通常有數家可以選擇,如果要買牛肉,通常只有一兩家,心血來潮要吃羊肉的話,只能寄望推車的小販了。

這只是在台灣的情況,其實全世界消耗最多的肉類,是羊肉。可是你看中外各大美食與烹飪節目,很羊肉出現的比例很少,這是因為主要製作這些節目的,都是歐美日本等國,這些國家主要都是以牛肉或豬肉為主食。不過如果你看的是旅遊節目,尤其是到第三世界國家或比較沒有那麼發展地方的旅遊節目,羊肉出現的機會就是最高的,例如在新疆,有看到人吃豬肉(穆斯林當然不吃)或牛肉的嗎?

宗教當然是原因,但是箇中另有道理。豬是雜食性動物,因此吃的東西和人接近,在糧食供應有限的地方,是不會有餘力養豬的。一般的食用牛是嬌弱的動物,需好的牧草與悉心的照料,天候也要好,因此成本比較高,通常也不易畜養。而羊的個子小、容易照料,而且對於食物不挑剔,不論山坡、草原、旱地,都能飼養,連枯草都吃,毛皮也能耐得住寒冬,因此與水較少的地區,畜牧多以羊為主,而偏偏地球上雨水多、適合耕種的地方,還真的不多,因此羊成為人類最重要的肉類來源。

這和節能有啥關係?想想看,雨量有限、不用風吹草就低的地方,要如何以農業自給自足?千里迢迢的把食物運送到這些地方,讓他們吃素是荒謬的!這些地區的居民,利用羊隻,將不能食用的植物,轉換成毛皮肉奶,以此維生,依循祖先傳下的道理,過著簡樸的生活,數百年、數千年都是如此,並沒有造成全球暖化、能源短缺,以後,也應當如此生活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