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女兒去花市買花,在花市門前看到有個小農販售自家栽種的各種番茄,我數了數,大概有十多種大小不一、五顏六色的番茄。女兒當然看了就想買,但是,她自己種的番茄(上圖)紅了都不吃,所以當然不許。
這是她種的三種番茄之一,矮種小巧,當盆栽剛剛好,種子可以長出新苗,目前第二代已經長出數片葉子。這盆去年買的因為上個星期天氣熱,葉子多少焦黃了。
番茄這種西餐中常用、中式日式料理也不可或缺的食材,原生於南美洲,在16世紀才引進歐洲,那時歐洲人認為番茄有毒,到了18世紀,番茄才被當成食物,到了21世紀,番茄的品種說有數百種還應該算少說了。這些品種除了植株高矮、果實大小變化多端不說,也有適合不同環境的,果實顏色幾乎可以組成彩虹(有紫色的番茄,但是我沒有見過藍番茄),這是作物中少見的。
既然番茄可以有許多變化,那麼鬧得沸沸揚揚的基因改造黃豆、玉米為何不行呢?為何要花那麼多心力從事基因改造呢?
你可以說這是種子公司的陰謀,但是以作物來說,黃豆和玉米不是經濟價值最高的,咖啡豆得排在前面。咖啡豆是期貨貿易值排名第二的產品,僅次於石油。巧克力一年則約有900億美元。但這兩種作物都沒有進行基因改造,現在也都面臨著很嚴重的病蟲害危機。(咖啡的基因組定序已經完成,巧克力正在進行中。)
所以說,不是哪種作物都會進行基因改造的。會進行基因改造的要符合兩個條件:
1. 這種作物不需要直接面對消費者。黃豆、玉米現代食品工業中的原物料,就製造者的立場,原物料越便宜越好,最好是規格統一,這樣有利於加工過程。在食品加工業者眼中,黃豆、玉米只是油脂、蛋白質、澱粉和高果糖糖漿的來源而已。番茄雖然也是重要食品加工原料,但是有許多品種需要直接面對消費者,而且通常還生吃,相貌必須討喜、風味最好濃郁,還必須配合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態,因此只好在感覺廉價的大量栽培品種之外一直推陳出新,我家的陽台上也才會有三種番茄。
2. 這種作物得是一年生植物。如果咖啡樹、巧克力樹有基因改造品種,農民買了種子、種苗回去後種了(用嫁接的方式甚至不用砍除原來的果樹),辛勤工作就可以吃一輩子,那麼種子公司就沒有錢賺了,最多只能賣配合的農藥之類的,但是農藥太容易找到替代品了。從商業的考量,不論作物的產值多大,種子公司不願意發展樹木了的基因改造品種是理所當然的,就如同大藥廠不願意發展新抗生素一樣。
番茄可以用傳統的育種方式,培育出那麼多品種,在全世界大行其道,有任何理由認為麥子、黃豆、稻米、玉米做不到嗎?麥子源自於兩河流域,黃豆和稻米起源於中國,玉米來自中南美洲,現在都是世界性的農作物,而且以上五種作物的基因組定序也都已經完成,這可以使得現代育種技術不用等到開花結果後才看是否新品種中有需要的性狀,能大幅縮短育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