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達爾文筆記本中的生命樹,他認為目前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今天是英國的博物學家達爾文200週年的生日,也是他的《物種起源》發表的150年紀念。作為科學中最重要的理論,這當然意義非凡,因此今年是達爾文年,而今天是達爾文日。

有關於達爾文的論述,汗牛充棟,古來能這樣受到研究的科學家,只有愛因斯坦。可惜我對於物理的知識太貧乏,提愛因斯坦一定處處破綻,不過說說達爾文與天擇說倒是可以。看官請見這個部落格的文章分類,有一個就是專門放演化論的,可是一直都沒有啥東西。趁著今年,我說不定可以多分享一點看法。

首先要釐清的,達爾文的理論不等於演化論。演化論是說明生物演化的內容,達爾文的天擇說則是演化論的一部份。在達爾文之前,也有人提出生物演化的事實與想法,甚至林奈有一度也認為所有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不過,達爾文是首先提出一個理論,說明生物物種為何能夠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這個理論沒有任何超自然力量介入、沒有神秘主義,講得極端一點,是完全的唯物主義(雖然達爾文不願意有這個意向)。更重要的是,內容非常簡單,他在《物種起源》的序章中寫道:

As many more individuals of each species are born than can possibly survive; and as, consequently, there is a frequently recurring struggle for existence, it follows that any being, if it vary however slightly in any manner profitable to itself, under the complex and sometimes varying conditions of life, will have a better chance of surviving, and thus be naturally selected. Form the strong principle of inheritance, any selected variety will tend to propagate its new and modified form.

這段敘述的大意是:每個物種中出生的個體比能夠生存下來的更多,結果就會發生生存競爭,如果某個個體擁有有利的變異,不論這個變異多麼微小、形式如何,在複雜而變動的生活環境中,都會使得這個個體更容易存活,受到自然的篩選。根據遺傳堅實的原理,任何受到篩選的變異(個體),會更容易繁衍,產生新而且具有這個變異的下一代。(翻譯能力有限,原文的意義比上面這一段譯文要精巧太多了。)


就憑這一段簡單到不行的敘述,就是「天擇說」,整本《物種起源》,其實就是以各種例證解釋這一段話。而就憑本書,達爾文站上了科學家的最高點。

覺得這樣的短短敘述,就說明了複雜多樣生物的演化,難以相信嗎?有句話說,一個好的理論能夠「短得寫在T恤上,但內涵可以寫成一本書。」

廣義相對論的內涵是:「物質告訴空間如何彎曲、空間告訴物質如何運動。」而天擇說則是:「個體變異、資源有限、生存競爭、適者生存。」就如同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能夠推論出黑洞、重力透鏡、光線曲折等許多現象,天擇說也能解釋並且預測許多生物的現象,小到細菌的抗藥性產生、大到全球流感的預測、遠到預測外星植物的顏色。

不可思議嗎?但是對生命科學家而言,目前沒有其他的理論能夠挑戰天擇說的基本理念。科學家對於生物演化有許多爭論,但是幾乎都是在天擇說內打轉(或是不同人對於天擇內涵的解釋不同)。就如同攻擊量子論與相對論的人都是不懂物理的人,攻擊天擇說的也都是不了解生物學的人。我希望今年可以以有趣的方式,好好談談演化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